登录 收藏 今天是
 
 

 

教学管理 - 教师论文 -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的行动研究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的行动研究

 


文章作者:朱静  点击数:5631 更新时间:2020-05-22 10:51:29  
 

 摘要: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更高级学习的工具,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保证课程标准更高质量的实现,另一方面创设和营造信息支持下的综合化学习活动和丰富多 彩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将来在信息日益丰富的社会中的生存、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

中国已经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意义,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过去的提法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所以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是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 ,也是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以及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当今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将长期存在。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而人才竞争的实质是教育的竞争。教育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相适应,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逐步建立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的教育体系。因此,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内在动力,一方面来源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大大地改变了教育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是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其中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为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   

信息社会的发展不仅对人才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全面而坚实的文化基础(特别是信息方面的文化基础),能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结构,能与人合作共事,富有创造性和应变能力并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一代新人。为了能够适应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信息社会的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

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是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事实上,这也正是能够让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真正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具体途径与方法。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深度融合”,这是《规划》中首次提出的全新观念,曾先后出现十次以上,可见它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

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又是指什么呢?教育系统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等多个组成部分,但其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学校教育”——广大青少年的知识技能与思想品德主要靠学校培养。既然学校教育系统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主体与核心,那么,“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关键及主要内容,显然应当是“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

为了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的具体内涵,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简单逻辑推理: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除远程教育以外,各级各类教育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应当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既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内容,那么“课堂教学结构”自然就应当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既然“课堂教学结构”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那么,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自然就等同于实现了学校教育系统最主要的“结构性变革”。

上述简单逻辑推理表明:“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具体内涵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那么,“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又是指什么呢?中国学者提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中,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为(这一定义早在十年前就已正式给出):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这一定义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只有紧紧抓住这三个基本属性,才有可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才能真正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实质。

这三个基本属性并不是平行、并列的。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内容(所谓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环境)。实现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则是一节“整合”课的具体目标。有了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再加上正确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和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持,才有可能实现下述最终目标: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终目标——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而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正是“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也就是整个“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最核心内涵)。

由此可见,深度融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如上所述,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正是“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最核心内涵)。

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教育信息化若不紧紧抓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和建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这个中心,是不会有成效的,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一条铁的定律,也是中国人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发现的一条重要规律。不管是个人、社会,还是国家,谁要是忽视或违背这一规律,都要付出代价,而且是非常沉重、高昂的代价。

      教学结构的变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地位和作用的改变上,也就是——

  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

  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

  教学内容涉及“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三个方面,前两个方面的变革有赖于有关行政领导部门,第三方面则要依靠行政领导、学校教师和企业部门的共同努力。总之,课程和教材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需求,不断进行改革。教学内容要由只是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案例、光盘等)相配合。

教学媒体要由只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师“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及内化的工具。

要根本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除了要有一整套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外,还要开发出相关的学习资源(以便作为“认知工具、情感体验与内化工具”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并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指导下将这套教学模式、方法与学习资源,通过系统的教师培训切实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只有这几个方面都做到了,才有可能真正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在质量方面的大幅提升。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我们当今以及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如何将这两者之间处理好,是项曲折而漫长的过程,真正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进行深融合那我们的教育事业将会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1.《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年第04

2. 《新华文摘》 (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陈至立

责任编辑:杨敏
$$列表$$

版权所有 @ 荆州开发区实验中学

鄂ICP备20004115号-1

招生办公室电话:0716-8335858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西干渠路100号